QQ群:山东卫生招聘备考交流群 | 微博:@中公山东卫生招聘考试 | 微信:sdylzpks
正在备考卫生招聘的小伙伴们你们复习的怎么样了,山东医疗卫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山东医疗卫生考试中医专业知识问答,希望对大家备考复习有帮助!
1. 呕吐的概念及辨证论治。
【参考答案】
此题属于分证论治型题。
呕吐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有物有声称之呕,有物无声称之吐,无物有声则为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呕吐。
呕吐的辨证论治可分为以下五个证型:
(1)外邪犯胃证
辨证要点:呕吐突发,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痛;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
(2)食滞内停证
辨证要点:呕吐酸腐,脘腹胀闷,嗳气厌食,便溏或有便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
(3)痰饮中阻证
辨证要点: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欲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
(4)肝气犯胃证
辨证要点: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痛;舌淡红,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
(5)脾胃气虚证
辨证要点:恶心呕吐,纳差,食入难化,脘部痞满,或有大便不畅;舌淡胖,苔薄,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
(6)脾胃阳虚证
辨证要点:食入稍多即吐,时发时止,面色㿠白,倦怠无力,或喜温恶寒,四肢不温,便溏;舌淡,脉濡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
(7)胃阴不足证
辨证要点:呕吐反复发作,或有时作干呕,饥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
2. 患者,女,17岁。昨晚进食辛辣火锅后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便溏,苔厚腻,脉滑实。请作出患者的诊断、分析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参考答案】
根据患者呕吐酸腐的症状,该病辨为呕吐;兼有“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同时伴有“便溏,苔厚腻,脉滑实”的症状。辨为食滞内停证。故而中医诊断为呕吐之食滞内停证。
其病因病机为:内伤饮食致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呕吐。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剂选用保和丸加减。
药物组成:
山楂(焦)300g、六神曲(炒)100g、半夏(制)100g、茯苓100g
陈皮50g、连翘50g、莱菔子(炒)50g、麦芽(炒)50g
煎服法:三剂,口服,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3. 噎膈与梅核气鉴别。
【参考答案】
此题属于鉴别型题。
噎膈与梅核气的鉴别主要从相同点与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噎膈与梅核气的相同点均有咽中梗塞不舒。
(2)噎膈与梅核气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病位上。
①从临床表现来看,噎膈以吞咽困难,饮食不下为主症;梅核气则以咽中有梗塞不舒的感觉为主症。
②从病因病机来看,噎膈是由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久病年老导致气、痰、瘀互结,阻于食道胃脘;梅核气则是由于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脏气素虚,体质偏颇导致气机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③从病位来看,噎膈病位在食道,为胃所主,与肝、脾、肾有关;梅核气则以肝为主,涉及心、脾。
4. 泄泻的寒湿内盛证与湿热伤中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此题属于鉴别型题。
泄泻的寒湿内盛证与湿热伤中证可以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鉴别。
(1)相同点:两者均属于泄泻病,临床表现都有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等症状;以及湿的表现,如:苔腻,脉滑。
(2)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
①从临床表现上看:湿热伤中证表现为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或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寒湿内盛证表现为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②从治疗上看:寒湿内盛证治宜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湿热伤中证治宜清肠利湿,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5. 痢疾病的治疗。
【参考答案】
此题属于分证论治型题。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的病证,是夏秋季常见的胃肠道传染病。
痢疾的治疗原则为: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实则通之,虚则补之,寒热交错则清温并用,虚实夹杂则攻补兼施。
痢疾的临床分型包括以下六种:
(1)湿热痢
辨证要点:痢下赤白脓血,黏稠似胶冻,气味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剂:芍药汤。
(2)疫毒痢
辨证要点:起病急,痢下鲜紫色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明显,壮热口渴,甚则神昏惊厥;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代表方剂:白头翁汤。
(3)寒湿痢
辨证要点: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有纯白冻,腹痛拘急,伴有里急后重,口淡无味,脘腹胀满,头身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剂: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
辨证要点:痢下赤白,经久不愈,脓血黏稠,时下鲜血,伴脐下灼热疼痛,虚坐努责,食少,烦躁口干,入夜加剧;舌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代表方剂:驻车丸。
(5)虚寒痢
辨证要点: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味,或有白冻,甚至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加剧,腹部隐痛缠绵,伴喜按喜温,形寒怕冷,四肢不温,或食少体倦,腰酸膝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代表方剂: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
辨证要点:下痢时作时止,迁延不愈,常在饮食不当、受凉、劳累后发,或发时便次增多,或夹赤白黏冻,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代表方剂:连理汤。
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医疗卫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sdylzpks,实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及备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