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导航

2022年山东医疗卫生考试专业知识模拟答案(中医学)

2022-02-14 10:43:21 山东医疗卫生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QQ群:山东卫生招聘备考交流群  |   微博:@中公山东卫生招聘考试  |   微信:sdylzpks

推荐:2022年山东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公告信息汇总【2月份】

备考医疗卫生考试,除了需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刷题,通过刷题对所复习知识查缺补漏,同时训练自己的答题能力,摸索答题技巧,山东医疗卫生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中医学模拟试题,快来做题练习一下吧~
 

一、单选题

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的知识点。(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C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的形式,通过阴阳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阴可制约阳,阳能制约阴,如“以静制动”(A 错)。阴阳消长平衡指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减和增加的运动变化之中,消而不偏衰,长而不偏亢,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如“阳长阴消”(B 错)。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相互作用,如“阴阳相错,而变由生”(D 错)。阴阳转化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E 错)。故本题选 C。
 

2.【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藏象学说的概念的知识点。(2)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区别(C 对)。故本题选 C。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的知识点。(2)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作用,包括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功能(C 对,A 错,D 错,E 错)。调节血量是肝主藏血的功能体现(B 错)。故本题选 C。
 

4.【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的知识点。(2)肾所藏的精气可以转化为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的精气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是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基础。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C 对)。选项 B和 D 仅解释其中之一(B 错,D 错);推动脏腑新陈代谢为肾阳的功能(E 错)。肾阴,即肾精,肾精生髓,髓充于骨,骨髓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A 错)。故本题选 C。
 

5.【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十二经脉的知识点。(2)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均经过气街穴。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与手少阳经三焦经的支脉相合,上行至目眶下。下行者经下颌角,下行至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E 对),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处。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均不经过气街(A 错,D 错);手少阳三焦经不经过气街(B 错);手阳明大肠经不经过气街(C 错)。故本题选 E。
 

6.【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体质-体质的分类的知识点。(2)凡抑制、寒冷、静态的特征属阴(B 对)。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A 错);偏阳质是具有兴奋、好动、偏热特征的体质类型(C 错);阴虚质,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D 错);瘀血质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E 错)。故本题选 B。
 

7.【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六淫的知识点。(2)这是因为寒邪其性收引,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寒邪袭人,客于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致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D 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出现恶寒,冷痛之象(A 错);寒客肌表,卫阳被遏,可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喷嚏等症(B 错);寒性凝滞,痹阻经脉,经脉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C 错)。故本题选 D。
 

8.【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七情内伤的知识点。(2)薄厥是指血随气逆,引起突然昏厥的病理变化。怒则气上,大怒引起气逆于上,血随气逆,引起薄厥。故说产生“薄厥”的病因,多是大怒(A 对)。故本题选 A。
 

9.【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理产物的知识点。(2)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形成以后,可随气的运行而无处不到。痰蒙心包,指痰浊内盛,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及痰浊症状为主要表现(B 对);狂言,谵语,多为痰火扰心的表现(A 错)。喜悲,欲哭,多为心神失养的表现,如脏躁(C 错)。胆主决断,烦躁不安、疑虑不定是胆郁痰扰的表现(D 错,E错)。故本题选 B。
 

10.【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邪正盛衰的知识点。(2)真实假虚机制: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E 对)。由实转虚,多因病邪过盛,正不敌邪,或体质素虚,正气虚弱,或失治、误治等因素,使病程迁延,虽邪气已去,但正气耗伤,因而逐渐转化为虚性病机(A 错)。虚实夹杂,由于邪气亢盛,或疾病失治、误治,以致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或因体虚受邪,正气无力祛邪外出;或本已正虚,又兼内生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凝结阻滞,都可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变(B 错)。真虚假实,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气血不足,功能减退,气化无力所致(C 错)。因虚致实,多由于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虚,而产生气滞、痰饮、内湿、瘀血、食积等病机变化或病理性产物,或因正虚抗邪无力而复感外邪,邪盛则实,形成虚实并存的病机变化(D 错)。故本题选 E。
 

1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津液代谢失常的知识点。(2)伤津症见口干舌燥而引饮,鼻燥,皮肤干涩而无弹性(A 错,B 错,E 错);大吐大泻后,补充水液不及时,目陷螺瘪,尿少(D 错);重则目眶深陷,啼哭无泪,小便全无,精神萎顿,转筋。形瘦骨立,大肉尽脱,肌肤毛发枯槁见于脱液(C 对)。故本题选 C。
 

12.【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绪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的知识点。(2)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由元代杜清碧所撰(A错)。《伤寒观舌心法》由明代申斗垣所著,此书把《伤寒金镜录》中的 36 种舌象扩大为 137 种(B 对)。《望诊遵经》由清代汪宏所著(C 错)。《辨舌指南》由民国曹炳章著,此书集历代医家关于舌诊之论述及近世中西医对辨舌察病的见解于一炉,共列彩图百余幅(D 错)。《察病指南》由宋代医家施发所著(E 错)。故本题选 B。
 

13.【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望诊-局部望诊的知识点。(2)小儿囟门凹陷,多属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A 错,B 对,C 错,D 错,E 错)。故本题选 B。
 

14.【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闻诊-嗅气味的知识点。(2)风热犯肺,咳嗽声高响亮,痰稠色黄,不易咯出(A 错);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B 错);咳痰黄稠味腥者,多见于肺热壅盛(C 对);风痰阻肺,泡沫痰(D 错);湿热内蕴为混淆项(E 错)。故本题选 C。
 

15.【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问诊-问诊的内容的知识点。(2)平素健康状况属于既往史的内容(A 对)。个人生活史包括患者的生活经历、平素的饮食起居、精神情志及婚育状况等(B 错,C 错,D 错,E 错)。故本题选 A。
 

16.【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的知识点。(2)涩脉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证(E 对,A 错,B 错,C 错,D 错)。故本题选 E。
 

17.【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八纲基本证的知识点。(2)表证和里证均可见恶寒发热(C 对,A 错,B 错,D 错,E 错)。故本题选 C。

18.【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阴阳虚损辨证的知识点。(2)亡阴证,阴竭阳浮,迫津外泄,故见汗出如油,身热肢温(C 对)。亡阳证,冷汗淋漓(A 错);阴虚证,盗汗(B 错);阳虚证,自汗(D 错);阴阳两虚,盗汗自汗并见(E 错)。故本题选 C。
 

19.【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知识点。(2)血分虚热,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或见口干咽燥,形体干瘦,神疲耳聋,舌干少苔,脉虚细,或见手足蠕动(A 对);血分实热,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者神昏谵语,舌质深绛,脉弦数;或见斑疹显露,胸痛,咯痰黄稠;或见心烦懊,坐卧不安;或见日晡潮热,便秘腹胀,痛而拒按,甚或谵语、狂乱,苔黄干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或见口苦咽干,胸胁满痛,心烦,干呕,脉弦数(B 错);营分证候,多因气分邪热传入营分而成,或由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而成,称为“逆传心包”;亦有营阴素亏,初感温热之邪盛,来势凶猛,发病急骤,起病即见营分证者(C 错);热扰胸膈,胸中烦热、懊,发热口渴,躁扰不宁,咳嗽气喘,吐黄痰,舌红苔黄,脉数(D错);热在肺胃证,中医疾病症状的一种,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头晕目眩,或心悸,失眠,多梦,或手足拘挛麻木,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月经后期,或经闭。舌淡苔白,脉细(E 错)。故本题选 A。
 

20.【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六经辨证的知识点。(2)此为中焦病证,湿热之邪侵袭脾胃,邪从湿化,湿热中阻之证(A 对)。营分证,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C 错)。阳明经证,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脉洪大;或见手足厥冷,喘促气粗,心烦谵语,舌质红、苔黄腻(B 错)。少阴病证,邪入少阴,心肾阳虚,阴寒内盛,表现为全身虚寒的证候为多,以“脉微细,但欲寐”为基本特征(D 错);太阴病证是指脾阳虚弱,邪从寒化,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以脾虚寒湿为病变特点,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口不渴,自利,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E 错)。故本题选 A。
 

21.【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六淫辨证的知识点。(2)里热炽盛致津液大伤,症见大渴喜冷饮,兼壮热,面赤,汗出(B 对,A 错,C 错,D 错,E 错)。故本题选 B。
 

22.【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八纲基本证的知识点。(2)面红,烦热,反欲近衣被,口渴喜热饮,且饮水不多,真寒假热证(A 错);面红如妆,五心烦热,舌红无苔,脉细数,虚热证(B 错);壮热,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洪数,实热证(C 对);身热,汗出热不解,舌苔黄浮,脉濡,湿热证(D 错);身热不盛,口渴不欲饮,脉细数,营分证(E 错)。故本题选 C。
 

23.【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总论-中药的炮制的知识点。(2)①南朝刘宋时代雷敩所著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300 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其中有些方法仍沿用至今,为中药炮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对);②《本草拾遗》是唐代人陈藏器撰写的药物学名著(B 错);③《炮炙大法》,炮炙专书。明缪希雍撰,本书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分水、火、土、金、石、草、木、果、米谷、菜、人、兽、虫角等 14 类,记述了 439 种药物的炮炙方法(C 错);④《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D 错);⑤《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E 错)。故答案应选 A。
 

24.【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总论-中药的配伍的知识点。(2)乌头反贝母(C 错)、瓜蒌(D 错)、半夏(E 错)、白及(B 错)、白蔹,而玄参不与乌头相反(A 对),故答案应选 A。
 

25.【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解表药的知识点。(2)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皆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主要治疗外感表证。苦味:一般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都具有苦味(A 错);甘味: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B 错);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D 错);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性(E 错)。故本题选 C。
 

26.【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解表药-发散风寒药的知识点。(2)虽然这五味药都有较强的祛风湿,止痛作用,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但因羌活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羌活shou选(A 对);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B 错);藁本: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C 错);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善祛下半身风湿(D错);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E 错)。故答案应选择 A。
 

27.【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清热药-清热燥湿药的知识点。(2)紫苏虽能安胎,但其性偏温,不能泻火解毒;栀子、黄柏、菊花功能泻火解毒,但不能安胎;故答案 A、B、D、E 是不正确的。黄芩既能泻火解毒,又能清热安胎,故正确答案是 C。
 

28.【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清热药-清热解毒药的知识点。(2)在备选答案中,五者均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而在主治方面则各有特点。其中连翘苦寒,尤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主入心经,善清心火、解疮毒,能消散痈肿结聚,故被誉为“疮家圣药”(D 对);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A 错);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B 错);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C 错);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E 错)。因此答案应选择 D。
 

29.【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的知识点。(2)威灵仙擅治行痹(A 错、D 对),兼止痛,用于风湿痹痛(C 错);消骨鲠,用于诸骨鲠喉;消痰水,用于痰饮。BE 为干扰选项。故答案选 D。
 

30.【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的知识点。(2)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收湿敛疮(A 错);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B 错);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C 对);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D 错);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E 错)。故本题选 C。
 

31.【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温里药的知识点。(2)附子用于治疗亡阳欲脱,肢冷脉微(A 错),肾阳虚衰,阳痿宫冷(C 错),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D 错),阳虚外感,寒湿痹痛(B 对、E 错)。故本题选 B。
 

32.【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止血药-凉血止血药的知识点。(2)以上五个备选答案均能凉血止血,唯地榆味兼酸涩,又能解毒敛疮。A、C、D、E 均非正确答案。故正确答案应选 B。
 

33.【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的知识点。(2)百部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D 对)。故本题选 D。
 

34.【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一章-总论-方剂的变化形式的知识点。(2)药味的增减变化:是在君药不变的前提下,对臣药或者是佐使药的加减。适用于主证不变的情况,随次要兼证的不同进行加减(A 错);药量的增减变化:药物的组成相同,药量发生变化,这种经常使方剂的功效主治均发生变化(B 错);剂型的更换变化:同一个方剂,用药用量完全相同,剂型不同,作用也会有所差别(C 错、E错)。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药力大小和缓峻的区别,在主治证上的病史的轻重缓急的区别,故服药时间的更改不属于常见方剂的变化范畴(D 对);故选 D。
 

35.【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败毒散的主治病证知识点。(2)败毒散功能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故其主治证的病机为气虚外感风寒湿邪(C 对);参苏饮主治气虚外感,内有痰湿证(A 错);再造散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B 错);荆防败毒散主治疮肿初起(D 错);葱白七味饮主治血虚外感风寒证(E错)。故选 C。
 

36.【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三章-泻下剂-十枣汤的知识点。(2)十枣汤为攻逐水饮之峻剂,方中逐水药多有毒性,故用大枣护胃气(A 错),缓峻毒(B 错),使下不伤正(E 错),“益土所以胜水”也(C 错),因非为中气不足而设(D 对)。
 

37.【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四章-和解剂-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组成的知识点。(2)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组成。故两方共有的药物是半夏、黄芩、人参、甘草、大枣(C 对、A 错、B 错、D 错、E 错)。故选 C。
 

38.【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五章-清热剂-导赤散的知识点。(2)导赤散功效: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re证,乃由心经蕴热或移于小肠所致。故本方是以清心与养阴两顾,利水并导热下行为特点(D 对);龙胆泻肝汤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C 错);五苓散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证(E 错);八正散主治:热淋(A 错);小蓟饮子主治:血淋(B错)。故选 D。
 

39.【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十章-固涩剂-桑螵蛸散的知识点。(2)桑螵蛸散功能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主治心肾两虚,水火不交证(B 对);归脾汤主治心脾两虚证(A 错);其他选项属于混淆选项(C 错、D 错、E 错)。故选 B。
 

40.【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十二章-开窍剂-紫雪丹的知识点。(2)紫雪丹功效:清热开窍,息风止痉(B 对);安宫牛黄丸功效:清热解毒,开窍醒神(E 错)。至宝丹功效:化浊开窍,清热解毒(D 错)。A、C 选项属于混淆选项(A 错、C 错)。故选 B。
 

41.【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十五章-治风剂-大秦艽汤的知识点。(2)此证系风邪初中经络证。大秦艽汤功能疏风清热、养血活血,是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D 对);补阳还五汤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A 错);牵正散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斜(B 错);镇肝熄风汤主治:类中风。症见常感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时常噫气,渐觉肢体不利、口眼?斜,或突然眩晕颠仆、昏不知人,脉弦长有力(C 错);川芎茶调散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E 错)。故选 D。
 

42.【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十六章-治燥剂-养阴清肺汤的知识点。(2)此为白喉,属阴虚燥热证。治宜养阴清肺,解毒利咽。故方选养阴清肺汤(E 对);麦门冬汤主治:①肺胃阴伤之虚热肺痿。症见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数;②胃阴不足证。症见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A 错);玉液汤主治:气阴两虚之消渴。症见口干而渴,饮水不解,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浑浊,困倦气短,舌嫩红而干,脉虚细无力(B 错);杏苏散为治燥剂,具有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之功效。主治外感凉燥证。症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C 错);清燥救肺汤主治:温燥伤肺重证。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D 错)。故选 E。
 

43.【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十七章-祛湿剂-实脾散的知识点。(2)实脾散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E 对);温脾汤功效:攻下冷积,温补脾阳(A 错);健脾丸功效:健脾和胃,消食止泻(B 错);苓桂术甘汤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C 错);脾约丸功效:润肠泄热,行气通便(D 错)。故选 E。
 

44.【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十八章-祛痰剂-二陈汤的知识点。(2)二陈汤是由陈皮、半夏、炙甘草、茯苓、生姜、乌梅组成的(C 对、A 错、B错、D 错、E 错)。故选 C。
 

45.【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十八章-祛痰剂-三子养亲汤的知识点。(2)三子养亲汤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主治痰壅气逆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C 对);小陷胸汤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症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A 错);贝母瓜蒌散主治:燥痰咳嗽证。症见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脉数(B 错);止嗽散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症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D 错);二陈汤主治:湿痰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E 错)。故选 C。
 

46.【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喘证的辨证论治知识点。(2)①喘证表现为肺实肾虚的“上实下虚”证,当用苏子降气汤(C 对)。②实喘,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A 错)。实喘,痰热郁肺:桑白皮汤(B 错)。实喘,肺气郁痹:五磨饮子(D 错)。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E 错)。故本题选 C。
 

47.【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心悸的辨证论治知识点。(2)①辨证患者为心悸之心虚胆怯证,症状:心悸不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眠多梦易惊醒,厌恶声响,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者细弦,治疗宜选用安神定志丸(B 对)。②心血不足:归脾汤(D 错)。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C 错、E 错)。黄连阿胶汤,用于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等症状的疾病(A 错)。故本题选 B。
 

48.【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脑系病证-头痛的辨证论治知识点。(2)①肾虚头痛的治疗方剂是大补元煎(C 对)。②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E错)。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A 错)。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B 错)。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D 错)。故本题选 C。
 

49.【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呕吐的辨证要点知识点。(2)呕吐实证为感受外邪(B 错),饮食停滞所致(E 错);发病较急,病程较短(C 错);吐量多(D 错);呕吐物多有酸臭味。呕吐虚证为气虚、阴虚所致(A 对)。故本题选 A。
 

50.【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胁痛的辨证论治知识点。(2)胁痛的致病外因包括外感湿热(D 对);内因包括情志不畅(A 错),饮食不调(B 错),久病体虚(C 错),劳欲过度(E 错)。故本题选 D。
 

51.【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鼓胀的辨证论治知识点。(2)①水湿困脾型鼓胀症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脘腹痞胀,舌苔白腻。治法应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方用实脾饮(B 对)。②气滞湿阻: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食少,食后胀甚,嗳气、矢气后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A 错)。水热蕴结: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口渴而不欲饮,或面、目、皮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有灰黑,脉象弦数(C 错)。瘀结水留: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结而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口干不欲饮,或大便色黑+舌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D错)。阳虚水盛: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面色㿠白,脘闷纳呆,神疲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舌质紫,舌苔淡白,脉沉细无力(E 错)。故本题选 B。
 

52.【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淋证的辨证论治知识点。(2)①八正散主治膀胱湿热所致的淋证或癃闭(C 对)。②湿热带下:止带方(A错)。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B 错)。湿热泻痢:芍药汤(D 错)。湿热泄泻:葛根芩连汤(E 错)。故本题选 C。
 

53.【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关格的概念知识点。(2)关格,主要是指小便不通并见呕吐者,类似于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故本题选 D。
 

54.【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知识点。(2)自汗、盗汗的病因包括:①外因,风邪外袭;②内因,病后体虚(A 错),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B 错),情志不舒(C 错),嗜食辛辣(E 错)等导致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出汗。没有暑邪外袭(D 对)。故本题选 D。
 

55.【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痉证的治疗原则知识点。(2)痉病属急症范围,因此,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故祛邪扶正是其治疗大法。具体治疗时,治实宜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治虚当滋阴养血(C 对)、舒筋解痉等为主。故本题选 C。
 

56.【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疮疡-瘰疬-瘰疬的辨证论治知识点。(2)根据题干辨证为瘰疬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选方:香贝养营汤(D对);气滞痰凝证,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选方: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B 错);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选方:知柏地黄汤加减;清骨散、六味地黄丸、八珍汤不用于瘰疬的治疗(A 错、C 错、E 错)。故本题选 D。
 

57.【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疮疡-丹毒-丹毒的临床特点知识点。(2)丹毒多发于小腿、颜面部。发病前多有皮肤或黏膜破损史。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脉洪数或滑数等全身症状(D 错)。继则局部皮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A 错),边界清楚(B 错),略高出皮肤表面,压之皮肤红色减退,放手后立即恢复(C 错)。一般预后良好,经 5~6 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为暗红及棕黄色,脱屑而愈。局部不会有条索状肿物(E 对)。故本题选 E。
 

58.【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乳癖-乳癖的辨证论治知识点。(2)乳癖肝郁痰凝证治法为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逍遥蒌贝散(C 对);冲任失调证治宜调摄冲任,方选二仙汤+四物汤(A 错、B 错)。故本题选 C。
 

59.【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瘤、岩-瘤、岩的检查方法的知识点。(2)岩的特点是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A 错、E 对),形如岩石(B 错),皮色不变,推之不移(C 错),表面与皮肤粘连(D 错),溃烂后如翻花石榴,色紫恶臭,疼痛剧烈,难于治愈,预后不良,多发于中老年人。故本题选 E。
 

60.【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妇科学-女性生殖生理-带下生理的知识点。(2)“胞中之水清和……乃种子之的候,无病之月信也”语出《血证论·崩带》,明确指出生理性带下的性状、周期性变化,并与生殖有关(E 对)。(3)《妇人大全良方》,首先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学术观点(A 错)。(4)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引丹溪之言时补充了“中分为二,形如合钵”的对子宫的描述(C 错)。(5)《傅青主女科》首先提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D 错)。故本题选 E。
 

61.【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妇科学-妇科疾病的治疗-预防与保健的知识点。(2)月经期的保健:保持清洁、避免寒凉、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调和情志(ACDE 错)。月经期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导致月经过多或崩漏(B 对)。故本题选 B。
 

62.【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经行头痛的知识点。(2)经前、经期头部胀痛,口苦烦热,舌苔黄,脉弦数,属于肝火证,治宜清热平肝(B对)。(3)血瘀证治宜化瘀通络(A 错)。故本题选 B。
 

63.【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儿科治法概要的知识点。(2)捏脊疗法是小儿推拿疗法中的一种特殊方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目的的一种疗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证、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病证,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A 对、B 错、C 错、D 错、E 错)。故本题选 A。
 

64.【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四诊-切诊的知识点。(2)小儿患病后脉象较成人简单。一般用浮(A 错)、沉(B 错)、迟(C 错)、数(D 错)、无力、有力这六种脉代表小儿基本脉象,分别表示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同时,也应注意滑、弦(E 对)、结、代、不整脉等病脉。故本题选 E。
 

65.【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儿童保健-幼儿期保健的知识点。(2)进入幼儿期,小儿的生长发育较婴儿期慢,但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C对),虽然体格生长、智力发育,但仍易于发病,且意外事故增加。幼儿 1~1.5 岁学会走路,2 岁以后能够并且喜欢跑、跳、爬高。与此同时,手指的精细动作也发展起来,学用匙,乱涂画;初步学会用玩具做游戏。幼儿学走路时需由成人陪护,防止跌跤,但是又要给孩子保留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引导孩子的动作发育(C 对、A 错、B 错、D 错、E 错)。故本题选 C。
 

66.【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肺系疾病-感冒的知识点。(2)小儿具有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肝火易亢的生理特点,患感冒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感冒病程中,若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浮滑,为感冒夹痰;若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为感冒夹滞;若惊惕啼叫,睡卧不宁,甚或惊厥,舌尖红,脉弦数,为感冒夹惊(A 对、B 错、C 错、D错、E 错)。故本题选 A。
 

67.【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脾系疾病-疳证的知识点。(2)①初起仅表现脾胃失和,运化不健,或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弱,肌肤失荣不著者,为病情轻浅,正虚不著的疳气阶段;继之脾胃虚损,运化不及,积滞内停,壅塞气机,阻滞络脉,则呈现虚中夹实的疳积证候;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失于调治,脾胃日渐衰败,津液消亡,气血耗伤,元气衰惫者,则导致干疳(D 对)。②A、B、C、E 不符合题意(A 错、B 错、C 错、E 错)。故本题选 D。
 

68.【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针灸学-第三章-腧穴总论-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的知识点。(2)近治作用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故本题选 B。
 

69.【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针灸学-第四章-经络腧穴各论-手少阴心经的知识点。(2)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变;②高血压;③胸胁痛。故本题选 A。
 

70.【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针灸学-第五章-刺灸法-刺法的知识点。(2)提捏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其余四项不适用。故本题选 C。
 

二、多选题
 

71.【答案】A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的知识点。(2)①古人将“土”的特性概括为——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A 对、C 对、D 对)。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说。②生长是木的特性,闭藏是水的特性(B 错,E 错)。故本题选 ACD。
 

72.【答案】AC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脏与脏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点。(2)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A 对)。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C 对)。肝气的疏泄功能对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E 对)。心主行血,肺主呼吸,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是气与血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B 错)。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脾为生气之源,运化水液,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方面(D 错)。故本题选 ACE。
 

73.【答案】BCDE。解析: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微脉主阴阳气血诸虚,阳气衰微;弱脉主气血阴阳俱虚证;虚脉主虚证。
 

74.【答案】ABCD。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药学-祛风湿药的知识点。(2)甘遂、京大戟、商陆、芫花均有毒,醋制可降低毒性(ABCD 对)。巴豆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E 错)。故答案应选择 ABCD。
 

75.【答案】AC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和解剂-调和寒热剂的知识点。(2)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组成。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A 对),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C 对),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E 对),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半夏泻心汤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用攻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此时已无表证,亦无明显实邪与本虚症状(B错、D 错)。故本题选 ACE。
 

76.【答案】AB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补益剂-阴阳双补剂的知识点。(2)地黄饮子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故主治的病机乃下元虚衰(D 对),阴阳两亏(B 对),虚阳上浮(E 对),痰浊上泛(A 对)。无明显瘀阻之象(C 错)。故本题选 ABDE。
 

77.【答案】ABC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胃痛的知识点。(2)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大法,同时还必须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①如实证者,应区别寒凝、气滞、胃热、血瘀、食滞,分别给子散寒止痛、疏肝解郁(A对)、清泄肝胃(E 对)、通络化瘀(B 对)、消食导滞(C 对)的治法;②虚证者当辨虚寒与阴虚,分别治予温胃健中(D 对)或滋阴养胃的治法。故本题选 ABCDE。
 

78.【答案】B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积聚的知识点。(2)①积证病势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一些严重变证,如积久肝脾两伤,藏血与统血失职,或瘀热灼伤血络,而导致出血(B 对);若湿热瘀结,肝脾失调,胆汁泛溢,可出现黄疸(C 对);若气血瘀阻,水湿泛滥,亦可出现腹满肢肿(D 对)等症;②故积聚的病理演变,与血证、黄疸、鼓胀等病证有较密切的联系,与痉厥(A 错)、胁痛(E 错)无关。故本题选 BCD。
 

79.【答案】A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牛皮癣-牛皮癣的治疗原则知识点。(2)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牛皮癣的治疗以疏风清热(A 对)、养血润燥为(E 对)治则。对继发感染应采用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故本题选 AE。
 

80.【答案】AB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针灸学-经络腧穴各论-手厥阴心包经的知识点。(2)中冲穴位于中指尖端的中央(A 对)。大陵穴位于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B 对)。郄门穴位于腕横纹上 5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E 对)。间使穴位于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C 错);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D 错)。故本题选 ABE。
 

三、简答题
 

1.【答案】本题考查的是中药学-泻下药-寒下药的知识点。两者虽均可泻下攻积,但其中大黄泻下作用较强,能荡涤肠胃,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而芒硝味咸润燥软坚,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
 

2.【答案】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清热剂-清气分热剂的知识点。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为辨证要点。但在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一是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二是脉见浮细或沉者;三是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四是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不可误投。
 

四、案例分析主观题
 

1.【参考答案】

(1)中医病名诊断:胁痛。

(2)证型:瘀血阻络证。

(3)诊断依据:根据患者以左侧胁肋疼痛为主症,可初步辨病为胁痛。患者左胁肋部有明显外伤史,舌边尖有紫点为瘀血之象;瘀血阻滞胁络,不通则痛;瘀血为阴邪,故入夜痛甚;呼吸及转动时牵动胁肋部,故疼痛加重。脉细弦为血瘀疼痛之象。故该患者可辨证为瘀血阻络证。
 

2.【参考答案】

病机归纳:强力闪挫,血脉瘀滞,肝络失和。
 

3.【参考答案】

治法:祛瘀通络,疏肝止痛。

主方:复元活血汤加减。

药物:炒柴胡 8g

天花粉 15g

当归尾 10g

炮山甲 12g(先煎)

桃仁 10g

川芎 10g

延胡索 10g

枳壳 10g

广郁金 10g

三七 3g(研粉吞)

甘草 5g

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医疗卫生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sdylzpks,实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及备考指导


 

医疗卫生考试热门课程

 

近期热门活动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