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216427870 | 微博:@中公山东卫生招聘考试 | 微信:sdylzpks
一、概述
(一)概念
休息是指通过改变当前的活动方式,使人身心放松,处于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
1.意义
①减轻或消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
②维持机体生理调节的规律性。
③促进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④减少能量的消耗。
⑤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
(2)形式与条件
形式,包括从工作中暂时解脱片刻,或运动后的静止。无论什么形式的休息,都应满足以下3方面的条件。
①生理上的舒适:有助于促进放松,是良好体息的前提。患者去除不适的来源,减轻不适的感觉。此外,满足个人的需求、保暖等措施也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舒适程度。因此,在休息前必须将患者身体上的不
舒适感减至较低程度。
②心理上的安宁:个体的心理情绪状态可直接影响到休息的质量。如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均可造成失眠。
③充足的睡眠:得到休息的较基本的先决条件是充足的睡眠。
(二)睡眠
1.睡眠的意义
睡眠的定义是: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的环境可相对的不作出反应。
通过睡眠,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睡眠后能够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
睡眠是较自然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将日间机体收到的损伤、消耗、过度劳累等情况得到补充和修复,使其恢复到自然、平衡状态。睡眠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2.睡眠原理与分期
(1)睡眠原理:睡眠由睡眠中枢控制。睡眠中枢位于脑干尾端,发出的传导冲动作用于大脑皮质,与控制觉醒状态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的作用相制约,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2)睡眠的分期与各阶段变化:
1)睡眠的分期:
①慢波睡眠:分为Ⅰ、Ⅱ、Ⅲ、Ⅳ四个时相;
②快波睡眠或称异相睡眠或称快速眼球运动,即REM睡眠。
2)各期的表现:
①第Ⅰ时相:即过渡期,是入睡较浅的一期,容易被唤醒。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均匀,脉搏减慢。
②第Ⅱ时相:睡眠逐渐加深,但易被唤醒。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均匀,脉搏减慢,体温、血压下降。
③第Ⅲ时相:即熟睡期,难以唤醒。肌肉完全松弛,呼吸均匀,心跳缓慢,体温、血压下降。
④第Ⅳ时相;即深睡期,极难唤醒。全身松弛,无任何活动,体温、脉搏继续下降,呼吸缓慢均匀,体内分泌大量激素,组织愈合加快,可能发生遗尿和梦游。
⑤快波睡眠:很难唤醒。眼肌活跃,眼球迅速转动,除眼肌外全身肌肉松弛,出现梦境,血压、心率、心排出量增加,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3)影响睡眠的因素:
①自身因素:睡觉姿势不同会影响睡眠,如仰卧位时,肌肉不能放松,而且手易搭胸,影响呼吸及心脏:睡前思想杂乱、忧虑、焦急、恼怒等易导致失眠。
②生理因素:要儿期的睡眼时间为16-20h,青少年期为9-10h,成年期为7-8h,老年期则为6-h;个体昼夜节律性的破坏也会影响睡眠;身体的疲劳有助于睡眠;内分泌的变化,如妇女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会出现嗜睡现象。
③环境因素:环境太吵、太亮、太热或太冷、湿度太大、陌生的环境等都会影响睡眼,导致睡眠不佳
④病理因素:身体的舒适是获得休息与睡眠的先决条件。如果身体不适或疾病的影响(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手术后)均易引起失眠。
⑤药物因素:许多药物皆会影响个体的睡眠。如某些感冒药因其含有的成分会使人昏昏欲睡;安眠药可帮助个体入睡;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有镇静安眠的作用等。
⑥食物因素:乳制品、豆类、肉类等食物中含有色氨酸,能促进睡眠。咖啡中含有咖啡因,会于扰睡眠,避免在睡前4-5h饮用。
(三)、促进患者休息的护理措施
1.运用休息的有关知识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持身体的舒适。
2.合理安排患者休息和活动时间,根据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及活动量。
3.保持患者心里的放松。各种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减少对患者的打扰。
4.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没有出现长期卧床的副作用,如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等语。
(四)促进患者睡眠的护理措施
1.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供舒适的温湿度,降低噪音,护理人员做到四轻等。
2.量满足患者睡眠习惯,满足其身心需要。
3.做好患者睡眠前准备,对于疼痛的患者,应酌情给予镇痛药。
4.合理安排治疗与护理。
5.进行健康教育
6.合理用药:使用镇静催眠药的原则是当所有促进睡眠的方法都无效时才能使用,用药时间越短越好
是将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等按一定格式书写成文。它反映了病人病情的变化,也是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交流病人信息的工具。

关注微信公众号:sdysks,实时获取最新医考信息及备考指导